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要求,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翻身仗,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聚焦全力推进工业强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6方面工作任务,全力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建设目标
围绕推进工业强县等六方面工作提出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等33条主要措施,明确42项重点工作任务,聚焦装备制造及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依托“4区18园”开展项目“谋立推建”,力争县域地区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突破300个,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争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
二、主要任务
(一)全力推进工业强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开展主导产业集聚提升行动,统筹安排各类专项资金,搭建县域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产业向低碳绿色循环方向发展,推动县域地区积极承接城区产业转移。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实施新兴产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引进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配套企业。设立县域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项资金,加快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开展龙头企业领跑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实施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鼓励县域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产业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种业振兴和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品种推广示范等六大工程,加快设施棚室升级换代,大力推广保温效果优良的高标准节能型日光温室,大力推广“大型龙头企业+专业养殖户”发展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行动,实施预制菜高质量发展“十个一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农村电商发展行动计划。
(三)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设施和服务功能,畅通县乡村三级流通体系。改造提升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拓展农村汽车家电消费市场、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消费品,满足农村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整合自然生态、优质人文等资源,着力做好特色旅游产品、精品旅游路线策划,推进旅游品牌建设,完善康养设施,推动康养产业快速发展。
(四)推动开发区晋位争先。夯实开发区发展基础。实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和赶超计划,推动园区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双轮驱动”,支持县域开发区与北京、江苏等先进地区经开区共同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对外贸易等对口合作交流活动,推行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中介招商、靶向招商。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机制,建立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健全开发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快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生活服务配套水平。
(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鼓励中心镇在城乡经济融合、要素融合、服务融合、设施融合等方面先试先行,加快乡村建设与治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共同富裕。提升县城功能品质。补齐县城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实施道路硬化亮化工程,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快5G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排水防涝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加快县级医院提标改造工程和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学前和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强化县域高中培养能力。推进全民健身场地提档升级。
(六)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市与县(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加大对县域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创新财政保障机制。每年安排不低于75亿元的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扎实推进金融助农惠农兴农。用好用足央行再贷款政策。加强用地保障力度。编制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留足未来发展空间,满足重点项目落地发展需求。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政策,强化用地要素服务保障。实施用地计划指标分类保障,积极争取将县域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政府用地计划指标。加强人才智力支撑。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综合编制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将县域人才纳入奖励范围。支持县域人才就近就地开展创新创业,推进“兴沈人才计划”在县域落实,围绕县域发展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县域劳动力技能水平。
三、保障措施
1.持续发挥县域经济工作专班作用。
2.充分调动建立工作调度推进机制。
3.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措施。
4.进一步完善考核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