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方式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作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意见》(发改振兴〔2020〕1675号)和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在全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通知》(辽发改地区字〔2021〕2号)要求,为推动国家、省政策落实落地,沈阳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通知》(沈发改发〔2021〕10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范围和具体措施,对进一步拓宽农村就近就业渠道、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通知》主题鲜明、意义重大
《通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的务实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知》紧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坚持以工代赈通过工程建设带动群众就业这个政策初衷,在更大范围领域内积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谋划和实施一批项目,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通知》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的“及时雨”政策。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部分省份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给农村群众外出就业造成了较大困难,特别是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受到较大冲击影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明确要求加大扶持力度,保障受灾群众、贫困群众就业。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要加大以工代赈投入,扩大建设领域和实施范围,吸纳更多农民工就业。《通知》的出台有利于拓宽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渠道,给农民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进一步增强他们依靠自身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通知》体现“一石多鸟”的综合政策效用。经过多年实践,以工代赈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通知》的印发实施将更好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兼具的就业、赈灾、投资和收入等多重功能作用,在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步伐的同时,带动更多农村群众就业增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范围上明确了五大领域
《通知》充分结合补上“三农”领域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提档升级、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等实际需求,明确将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五大建设领域作为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范围,并细化了具体建设领域,以便于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把握。《通知》要求地方结合实际,选择一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建设项目,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组织实施上细化四项要求
为做好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的组织工作,《通知》按照“谋划项目、组织务工、发放报酬、培训技能”的工作开展程序,细化了具体工作要求,为地方推动《通知》落实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一是积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谋划项目。在项目谋划阶段,强调各地农业农村、交通、水利、文化旅游、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将以工代赈作为一种重要方式统筹考虑,在开展相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谋划、相关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编制等工作时,积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明确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发挥规划衔接和项目对接的重要作用,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和沟通衔接,特别是分年度梳理形成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
二是广泛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在组织务工阶段,提出了“一原则、三优先”的劳动力选择条件,即一个就地就近就业原则和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务工。
三是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在发放报酬阶段,通过对报酬发放内容论证、与投资计划挂钩、加强对项目主体督促、竣工验收要件审查等方式,确保劳务报酬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提出了要合理制定当地劳务报酬指导标准,并尽最大幅度提高项目资金中劳务报酬占比等具体要求。
四是多措并举开展技能培训。在技能培训阶段,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技能可能不适应项目建设的供需矛盾,突出采用“上岗+培训”方式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要求项目建成后,通过短期技能培训,继续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延伸扩大就业容量,实现以工代赈项目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效果的最大化。
工作机制上提出六方面举措
《通知》高度重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部门协同、投入保障、督促指导、宣传引导、考核激励、经验总结六位一体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为《通知》落地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在部门协同方面,提出国家层面建立部际沟通协调机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建立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在投入保障方面,明确了以工代赈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为各级财政安排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资金(原扶贫资金)。在督促指导方面,要求市级有关部门通过工作会商、实地督导、联合调研、定期调度等方式,加强对市县的督促指导。在宣传引导方面,要求地方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采取召开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会方式宣传推介典型经验。在考核激励方面,将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工作成效纳入相关督促检查范围,对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表扬激励,在安排市级以工代赈专项投资时予以倾斜支持,并积极帮助争取国家和省级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在经验总结方面,县域地区要认真梳理总结本地区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情况,并于每年年底前形成专题报告报市发展改革委。市发展改革委将报请市政府审定后,报送省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