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物价工作 互动交流 政务服务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关于推动沈阳市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113号)的办理意见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2日 作者: 来源: 沈阳市发改委

民进沈阳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动沈阳市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经与其他协办单位协商一致,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前瞻布局,加大招引力度

我市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的发展,20246月已印发实施《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和《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两步走”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60万千瓦,氢能产业初步形成集聚效应;到2030年,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打造全国领先的储能与氢能产业高地。围绕产业招引和前瞻布局,市政府建立了新能源产业专班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包保制度,统筹推进储能与氢能产业发展。结合技术发展趋势,我市重点布局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储能技术方向,以及电解水制氢、氢燃料电池等氢能技术方向。

在项目招引方面,围绕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制氢装备、氢燃料电池等核心环节,我市持续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目前,全市已累计招引签约绿钒储能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辽宁氢时代电解槽、中国氢能氢燃料电池等多个储能和氢能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发展,推动恒久安泰等企业扩大储能装备生产规模,支持氢燃料电池和电解水制氢核心技术的本地化突破,提升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全市多个储能和氢能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其中,于洪、辽中、新民、法库、康平等地区的5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装机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涵盖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氢能方面,铁西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沈北煤炭地下气化联产制氢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沈阳氢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优化政策环境,推广场景应用

为促进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围绕优化政策环境、扩大场景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储能技术更好地融入能源体系和工业生产。积极落实《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储能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并推动储能项目与新能源、电网、工业等多场景深度融合。推进飞轮储能装备产业化和大型压缩空气储能装备的国产化研制,促进储能技术在电力调频、新能源消纳、工业园区供能等领域落地应用。积极引导企业加快生产设备升级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储能企业在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储能装备制造能力。支持储能企业争取国家、省级重大装备保险、协同研制等政策,利用保险机制降低市场推广风险,鼓励企业加快储能设备的商业化应用。2024年,“电力调频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系统”成功入选辽宁省首台套重大装备指导目录,60MW液态空气储能压缩机组研制成功,并入选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此外,沈阳市人民政府于近日发布了《沈阳市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沈政办发〔20251号),文件提出要支持民间投资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体培育工程。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力量、“卡脖子”技术攻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主体培育等4项重大工程建设。鼓励民间投资加大对新能源等产业的投资力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择优按照不超过项目申报当期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1000万元。

三、鼓励发展,加大科研投入

2024年,我市围绕新能源领域,持续推动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与高校院所的协同创新。

目前,依托沈阳微控新能源、沈阳华德海泰电器、辽宁岳能科技等企业,我市向省科技厅推荐了10个新能源领域科研项目,并结合《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技术攻关方向,重点支持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储能技术,以及氢能制取、储存、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研究。积极推动远大压缩机、航天三菱、沈鼓集团等重点企业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新技术研发,增强产业竞争力。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我市持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载体,推进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全市备案中试基地已达66家,省级中试基地4家,省级中试平台9家,省级验证中心2家,为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市政府出台《沈阳市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全市已备案概念验证中心28家,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向产业化应用转化的机制,助力企业加快技术落地和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