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黎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构建空中开放通道,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临空经济工作的关心,您的《提案》我委领导高度重视,会同市自然资源局、金融发展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城乡建设局、自贸区沈阳片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您在《提案》中从我市发展全局出发,围绕编制发展规划、建立管理体制、强化要素配置、加强政策扶持、加快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建议,为市委、市政府高水平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具有很好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对于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并予以充分采纳。
一、关于您提出的“编制发展规划”的建议
围绕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我市已明确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市积极开展临空经济区相关规划编制工作。一是编制发展规划。围绕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编制《沈阳临空经济区概念性规划》。明确提出锚定沈阳市建设“一枢纽四中心”的功能定位,围绕打造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将沈阳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成为通达全球的区域性航空枢纽、国家重要的产业创新中心、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开放门户、智慧绿色的现代化航空新城。二是编制六大行动3年行动方案。依托《沈阳临空经济区概念性规划》等研究成果,已编制综合交通强基行动、多式联运突破行动、数字智造提振行动、专业服务育成行动、港航贸易升维行动、对外交往拓展行动等六大行动3年行动方案,明确未来三年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三是编制空间规划以及市政、交通等专项规划。为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全面启动临空经济区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控详规划以及交通、市政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临空经济区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单位比选工作。
二、关于您提出的“建立管理体制”的建议
围绕体制机制、编制管理、机构权限、开发运营等方面,我市组织相关部门先后赴上海、武汉、贵阳、天津开展调研,在借鉴上海虹桥、深圳前海、天津滨海等地区先进经验做法基础上,起草形成《沈阳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案》,提出按照“政府赋权、市场运作、事权集中、封闭管理”的总体原则,以“领导小组(省级)+指挥部(市级)+管委会”的形式,创新沈阳临空经济区管理体制;以“管委会+平台公司”的模式,统筹临空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强化部省合作、省市联动、市区协同、平台集成。
三、关于您提出的“强化要素配置”的建议
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拥有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沈飞民机研究院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和战略科技力量。我市将继续做好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合理安排用地需求。严格遵循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积极探索新型产业用地工作的部署,合理保障航空产业相关用地需求。有序开展城镇低效利用地再开发,挖掘建设用地潜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在全省范围内的资源统筹解决。二是改善营商环境。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在区内根据相关政策对离岸金融业务、工业企业建设、飞机租赁等提供优惠的信贷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融资担保,为示范区内产业发展利用社会等资本提供支持。三是制定人才政策。在重视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大外部相关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航空制造、供应链管理、金融政策等方面的高端、专业人才。
四、关于您提出的“加强政策扶持”的建议
围绕制造业对外开放、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产业创新、人才引培等方面,复制推广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海临港新片区、海南自贸港、天津自贸区等地区的部分创新政策。积极推动省级层面制定、完善货运航线扶持政策,强化电子口岸、跨境电商等开放功能,全力打造培育航空货运“目的地”等示范品牌。组建省市航空产业基金引导,争取开通面向“东盟--沈阳--欧美”“东盟--沈阳--日韩”等方向的第五航权航线。
五、关于您提出的“加快设施建设”的建议
立足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建设,结合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优势,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的信息优势,沈阳都市圈的人口优势及城市发展向南拓展的空间优势,充分发挥机场、陆港、海港的核心作用,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交通运输国际大通道建设,汇聚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一是打造空中通道。推进机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建设,开展T4航站楼前期研究,加快完成T1、T2航站楼(含廊桥)改造工程,推进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建设;规划沈辽鞍营、沈本丹城际铁路引入机场,完善西航站区进离场快速通道;加快完善机场货站基础设施、海关监管仓库等设施建设,建设功能完备、集疏便捷的综合性场站和转运中心。二是打造陆上通道。加快建设陆港型物流枢纽,拓展沈阳对外开放的陆上通道。构建陆路快速交通网络体系,优化铁路货运运输结构。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以桃仙机场为中心,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客运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中转“零换乘”。三是打造海上通道。深度融入辽宁港口整合,依托沈阳港融入海上通道建设,构建陆海联动、双向互济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完善出海铁路通道建设,包括出海铁路(火渤线)、沈山铁路、哈大铁路、沈丹铁路及港口专线铁路等,串联六大出海港口。四是打造网上通道。依托沈阳都市圈云中心、智能装备大数据研究平台、东北亚大数据中心等,加强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卫星应用服务、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领域中外(德)合作,统筹推进信息枢纽和通道资源建设,积极构建数字丝路,拓展信息经济发展新空间。
您提出的建议对沈阳临空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予以充分考虑和积极采纳。
感谢您对临空经济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