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秉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招商理念,促进县域产业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县域经济特别是项目、招商和产业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认真研究。项目、招商和产业发展工作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理念,充分发挥产业引领支撑作用,持续优存量、提增量、抓实量,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照您提出的建议,我们会同市工信局、科技局、人社局、商务局、营商局等部门,研究提出了具体落实举措。
一、完善开发区建设,推进园区做优做强
一是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开发区、园区提质扩面、改造升级,有序推进“4区18园”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雨污排放、垃圾处理、商贸物流等配套短板,实施辽河产业园供电改造、净瑞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实施数字园区建设提升工程,开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到2025年,计划新建道路71公里,污水处理厂4座、给排水管网173公里,热源厂3座、燃气管线80公里。二是聚焦延长产业链条。每个县域地区围绕1-2个主导产业进行发展布局,突出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钢铁及有色加工、轻纺建材四大比较优势产业向县域地区发展,培育和壮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等主要优势产业在郊区发展。加快传统产业链转型升级,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全覆盖。发展绿色制造,提高集群清洁生产水平,优化用能结构,发展节能环保和再制造产业。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精深加工能力,推动产业链向终端、高端环节延伸。三是创新投融资管理体制。引导法人银行机构用好再贷款专项政策工具,对开展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的法人银行机构给予3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撬动法人银行机构用好央行低成本资金。为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贴息,其中: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不超过300万元,首次首年给予100%贴息,第二年给予50%贴息。非首次给予2%贴息。符合条件的个人最高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不超过20万元,个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给予2%贴息。四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制定市存量土地盘活攻坚工作方案,成立存量土地盘活攻坚工作专班,通过加强督导考核、召开联席会议、“一地一策”制定处置方案等方式,多措并举积极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建立完善土地二级市场,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我市出台了《沈阳市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实施细则》,首次设立土地预告登记转让制度,创新分割、合并转让,放宽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条件,允许闲置土地处置和转让同步进行等,从而有效推动存量土地资源二次利用,破解企业用地难问题。将持续做好土地要素保障、闲置土地资源盘活利用工作,针对县域开发区产业园区内的项目,做好服务保障。
专栏:
1.辽中沈阳近海经济区 以建设沈阳城乡融合示范区、沈阳城市副中心为目标,重点发展商用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及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全面提高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计划建设道路及排水工程24个,绿化工程2个,建设污水收集池5个,污水处理工程3个,电力工程2个。
2.新民经济开发区 以冲刺百强县、融入和服务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动、工业优先发展行动为目标,重点发展造纸包印、医药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计划新建道路20条、污水处理厂1座、给水设施2处、热源厂2座、变电所1座、燃气管线15公里和通信线路20公里。
3.法库经济开发区 以打造东北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辽宁生态宜居发展先行县、绿色产业发展先行县为目标,重点发展陶瓷建材、通用航空、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已开复工基础设施项目15个,总投资5.4亿元,重点推进给水工程、团山子污水处理改扩建、财湖机场改扩建、十间房污水管网、城南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
4.康平经济开发区 以打造沈阳“北美”建设核心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先导区、打造城乡转型发展示范区为目标,重点发展塑料纺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已新修路网45公里、铺设给水管网90公里、新建66千伏变电站1座、供电线路48公里,铺设雨污管线78公里,修建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1座,日供水能力2万吨自来水厂1处。
二、践行项目为王,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一是强化招商统筹。按照“抓当年、谋明年、想三年”的要求,制定出台《2023年招商引资安排意见》,明确县域主要工作任务和要求。尤其是围绕县域产业链建设发展情况,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国外重点国家和地区目标客户群,有效开展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精准招商,汇编《沈阳重点产业招商指南》《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链招商的工作方案》《2023年沈阳市重点产业链(新经济)目标企业榜单》等,明确县域各产业链招商重点方向。二是丰富招商方式手段。加强县域与央企对接,推进县域与央企现有项目战略合作进程,制定面向央企的招商行动计划;突出社会化招商,建立县域与55家在沈异地商会常态化合作机制,宣传沈阳、推介沈阳;突出“一把手”招商,明确县域目标要求,推动签约和落地一批高质量项目。三是完善招商制度机制。考核机制。加大县域重大项目和落地率考核权重;加强对县域高质量项目考核,突出主导产业,按照项目数量、质量、影响力和带动力等多方面综合评定。赛马机制。全年组织“赛马”活动,每月以8条赛道开展赛道之星评比,并在《沈阳日报》《招商工作动态》通报各县域工作完成情况。管家机制。建立县域重点项目管家负责制,对省、市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重点关注的政策不兑现、监管不透明、产业环境不优、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四是持续落实项目管家服务机制。聚焦项目建设关键环节,落实“1名项目管家+1名项目单位联系人+N个行政职能部门联系人”的“1+1+N”“项目管家”服务制度,主动靠前服务,统筹各职能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受阻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建设。五是开展市级“四大班子”领导包保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四大班子副市级以上领导全部包保推进重点项目,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市政府、项目办、项目责任单位三级问题协调解决管理机制,及时分级处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基础设施配套、土地规划等突出问题。优化项目服务环境,建立重点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和承诺制,实行项目联合审查,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效能提升50%以上。六是压实市县两级领导包保责任。建立“市专班+区县专班”开展包保工作,实施“一个项目、一位市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机制、一帮到底”的“五个一”包保机制,由专班制定重大项目包保工作台账,实施挂图作战、动态管理、红绿灯管理、销号机制,确保项目按时序进度建设。
三、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
一是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由“龙头”企业牵头,上下游中小企业和金融投资方共同参与,围绕重点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建设发展需求,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引导创新要素向县域集聚。建设了61家农村科技服务站、36家农民科技示范合作社、55家星创天地,打造低成本、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的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服务环境,初步搭建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载体。2022年,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26家,组织创新创业活动1163次,创业服务团队230个,入驻企业367家,依托单位总收入8.1亿元。二是深入实施“带土移植”人才团队引育工程。组织康平、法库、新民、辽中4个地区开展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育需求和储备挖掘工作,累计征集各类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5项,4项向省科技厅进行了推荐;认真做好政策辅导,针对向4个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我市人才政策宣传工作,做好针对性指导工作。三是强化科技服务支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工作指示精神,通过围绕县域需求组建全产业链科技特派团60个、科技特派员1231人,举办“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22期,培训学员5599人。2022年,科技特派团开展培训活动490场,直接培训农民12725人,带动农户16814户,引进新品种260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245个,建设科技示范基地307个,辐射带动面积近50万亩,增加效益6600余万元。四是加快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进新民东新药业和三九药业、辽中和世泰、法库龙源、康平国能和富莱碳纤维等龙头企业,加快新民医药健康产业孵化基地、法库无人机检验检测中心和试验试飞基地、法库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康平碳化硅产业园、好医生药业北方总部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全省重要新能源产业基地。五是开展国家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产业赋能增效,探索“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六是加快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政策体系。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逐步提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七是深度发掘科技成果。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有效提升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率。八是打造数字化转型应用示范场景。2023年累计打造应用场景数量达到30个,2025年力争突破100个。重点推进新民市玖龙纸业(沈阳)有限公司“供应链可视化”、“物料实时跟踪”、“质量精准追溯”,辽中区沈阳远程摩擦密封材料有限公司“产品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生产计划优化”、“智能仓储”,法库县沈阳五洲陶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车间智能排产”、“产线柔性配置”,康平县康平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先进过程控制”等场景打造。九是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我市相继出台了“人才新政24条”和“补充9条”以及配套细则,形成了“24+9+N”的人才政策体系。2022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和省“兴辽英才计划”政策措施,我市在“人才新政3.0政策”基础上起草形成了“兴沈英才计划”。“兴沈英才计划”共125个政策点,围绕产业发展,具体实施海内外高精尖科技优才集聚、产业人才支撑等“六大人才工程”。针对海外引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揭榜挂帅”、财政金融(人才贷、人才投)、引才荐才平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中介)建设等方面也提出了全面的政策支持。十是简化人才认定程序。制定出台了《沈阳市人才认定办法》(沈人社发[2022]27号),进一步优化完善认定标准、认定工作流程和管理。通过直接认定、评审认定、自主认定等方式予以认定,人才认定后可享受“兴沈英才计划”相应政策待遇,将各类实用人才、专门人才、新型业态人才、柔性引进人才、外埠人才纳入认定范围。
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
一是营造便企环境。推行全方位“包保”、全程跟踪和特色审批服务,为切实做好项目审批服务工作,市营商局指导各区、县(市)营商部门建立重点项目审批服务专班,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包保”和全程跟踪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各地区重点项目均有审批服务专班跟踪服务,专班成员包括营商、发改、规土、建设等部门。同时,协调各地区为每个项目逐个配备“项目审批服务专员”,及时提供项目单位所需服务,做好项目保障。推行项目“绿色通道”“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特色审批服务。将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快速办理,针对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一事一议”,助推项目审批快速实施;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重点项目可不受政府部门工作时间限制,享受八小时外“延时服务”,各部门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项目单位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对无法现场办理审批手续的重点项目,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在线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问题解答。二是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市营商局已会同市直相关部门针对水电气热外线接入施工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由测绘院、规划院指派专人进驻做好咨询和服务保障工作,审批流程参照市政公共服务的管理方式,将测绘院、规划院买图、定线环节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同时,按照《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致函各区、县(市)政府、各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要求各区、县(市)政府督促各管道燃气经营企业严格落实关于城镇燃气“欠费不停供”政策及“取消市政管网建设有关收费”规定。三是精准推送政策,帮助企业“读得懂”“用得好”。会同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和市税务局等16个部门,从政策要点、申报条件、执行标准和政策负责人等8个维度,全方面梳理199个我市惠企政策,围绕减税降费、奖励补贴等各类惠企政策制定“政策包”,开展“送政策、解难题”助企行动,聚焦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组织各区、县(市)及市直部门干部以“云送达”方式将“政策包”精准推送企业,最大程度发挥政策红利。以“春风送暖政策落实月”为抓手,疫情期间,采用线上直播形式开展“云送达、云培训、云问需、云宣讲”。围绕《沈阳市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若干政策措施》、电子商务扶持、餐饮零售行业防疫费用补贴、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增值税留抵退税及小规模纳税人免税、失业保险暖企、稳定劳动就业关系等方面政策,组织相关政策主体部门进行解读,并回答网友的提问,进行互动交流,帮助企业快速了解政策、精准兑现政策,切实做到政策送达到位、解读到位、落实到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直播后,组织相关单位制作18个政策解读视频,企业学习的同时,组织帮扶干部线上“云培训”学习掌握惠企政策,提高帮扶干部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四是建设“好政策”平台,推动政策免申即享。全面推进市级“政策直达”工作,持续开展“好政策”平台政策梳理,联合印发《关于“政策直达”工作的通知》,要求凡各部门出台的使用市本级资金的惠企利民政策,除涉密涉军外,必须通过“好政策”平台发放。进一步推动符合条件的政策应上尽上,加强试点单位事项梳理和系统开发工作,推进事项软件功能开发确认和上线工作,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政务服务精准化和政务服务便捷化,进而实现“零申报”“零审批”“秒到账”等核心功能,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截至目前,“好政策”平台已上线政策154项,累计发放105664.14万元惠民惠企补贴。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县域地区项目、招商和产业发展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