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赵海涛委员:
贵党提出的《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收悉,现就提案中提出的“夯实发展底盘,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筑牢发展阵地,提升核心区域拉动力、强化基础支撑,释放县域发展活力”等有关建议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首先感谢贵党对县域经济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贵党提出的《提案》我委高度重视,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文旅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贵党在《提案》中从我市发展全局出发,围绕夯实发展底盘,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筑牢发展阵地,提升核心区域拉动力,强化基础支撑,释放县域发展活力等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好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对于贵党提出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并予以充分采纳。
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县域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和论述,省委省政府在制定出台的《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出要壮大县乡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并制定印发了辽宁省《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辽宁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署,沈阳市委市政府强化顶层设计,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要素保障。近两年来,在制定出台的《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工作纳入“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的“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赛道考核,并制定印发了《关于沈阳市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沈委办发〔2022〕35号)《沈阳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方案》(沈委办发〔2022〕27号)《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优先保障若干政策措施( 讨论稿 )》(沈阳市政府常务会二十一届 〔2023〕46 号)等系列文件,其中,《关于沈阳市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沈委办发〔2022〕35号)提出了推进工业强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开发区晋位争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资源要素保障等6方面工作部署,明确了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完善县乡村商业体系等42条主要措施。《沈阳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方案》(沈委办发〔2022〕27号)提出了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规模,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等9方面工作部署,明确了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提升产业平台功能,完善县城交通设施等36条主要措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优先保障若干政策措施( 讨论稿 )》(沈阳市政府常务会二十一届 〔2023〕46 号)提出了优化财政保障体制、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支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支持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支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10方面工作部署,明确了加强对涉农区县 ( 市 ) 财政支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等30条主要措施。通过开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城区对口帮扶县域发展,做大做强中心镇,推动开发区晋位争先,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等举措,全市县域经济筑底企稳,向上向好的局面不断拓展。
2022年我们全面落实“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统筹谋划推进,坚持工业立县,开展主导产业集聚提升行动,辽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及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环保产业,新民市重点发展造纸包印、农产品精深加工、医药健康产业,法库县重点发展陶瓷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产业,康平县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新材料产业,统筹安排各类专项资金,构建“1+8+N”现代产业体系,搭建县域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实施新兴产业提升工程,促进县域城区产业配套协作。实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和赶超计划,优化布局“4区18园”产业核心承载区,推动园区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双轮驱动”,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21年,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列省级开发区第21名,辽中沈阳近海经济区综合排名位列省级开发区第28名,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列省级开发区第56名,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列省级开发区第70名。全面推进城区对口帮扶县域发展、中心镇建设、开发区晋位争先等工作,围绕“钱、地、人”等关键环节,以规划对接、产业对接、飞地对接、人才对接为重点,研究提出将各镇工业园区纳入全市飞地园区、整合市级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落实举措,全年共推进“铁西区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向辽中区拓展”等帮扶工作事项64项。推进辽中茨榆坨、新民胡台等10个中心镇建设,做强稻米加工、商贸物流等12个主导产业,发展杨士岗工业园区、张强能源产业园区等6个特色园区,促进镇村产业协同发展,整合市级各类专项资金1.6亿元,统筹推进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了胡台镇与沙岭工业园、十间房镇与法库县的互联互通,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泰通线缆东北生产基地及结算中心、法库通航一路扩建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大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
2022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855亿元,同比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8.5亿元,同比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91.2亿元,同比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35亿元,同比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9.2亿元,同比增长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736元。圆满完成了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任务。总体来看,我市县域地区经济发展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但县域经济总体实力较弱、农业基础不牢、工业大而不强、开发区承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2023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围绕加快推进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用好试点试验手段,实施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改革措施,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做优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质增效行动,做大做强稻米加工、肉牛屠宰、饲料、豆制品等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壮大禾丰食品等10家本地领军企业及信昌、华美等44家“链主”企业。鼓励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连锁经营企业建设冷冻冷藏库、低温中转库等设施,支持建设田头小型冷藏保鲜设施。培育高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好新民省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试点。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行动,实施预制菜高质量发展“十个一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农村电商发展行动计划,打造高品质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基地,建成东北农产品加工中心,一批“原”字号农产品、“沈”字号品牌驰名全国,构建起东北领先的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体系。2023年,力争建设高标准农田42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88万亩,设施总面积达到20万亩,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5个,新增品牌农产品30个。
2.全力推进工业强县。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开展主导产业集聚提升行动,统筹安排各类专项资金,聚焦装备制造及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构建“1+8+N”现代产业体系,搭建县域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打造3至4个百亿产值的主导产业集群。二是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开展龙头企业领跑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设立县域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项资金,加快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加强县域和城区产业配套协作,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县域地区积极承接城区产业转移,补齐产业集群链条短板。三是实施新兴产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引进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配套企业。加快推进辽中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园、新民医药健康产业孵化基地、法库新材料产业园、康平东关工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加大生物质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型能源开发力度。2023年,力争县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7.1亿元,培育龙头企业达到31家以上。
3.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一是加快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设施和服务功能,畅通县乡村三级流通体系,推动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建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一体化县域商贸流通体系。二是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整合自然生态、优质人文等资源,着力做好特色旅游产品、精品旅游路线策划,推进旅游品牌建设,完善康养设施,推动康养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支持新民市争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及市供销社“合合通”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壮大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示范镇村建设。2023年底,文化旅游年接待总人次年均增长6%,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亿元。
4.推动开发区晋位争先。一是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实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和赶超计划,推动园区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双轮驱动”,辽中沈阳近海经济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及配套、绿色环保产业,辽宁新民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造纸包印、医药健康产业,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陶瓷建材、新材料产业,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加快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快开发区平台建设。每个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至少建设1至2个技术创新平台,重点推进法库陶瓷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无机非金属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科创平台建设,推动辽中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康平塑编产业集群研发检测中心创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公共技术服务。加快建设工业设计、资产评估、投资咨询、法律咨询、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强化城乡对口帮扶。持续深化“1+1对1”城区——县域对口帮扶机制,深入实施规划、产业、“飞地”、人才等4个对接行动,加快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产业协同发展,重点推进帮扶事项100个以上。2023年,力争引进内资132.7亿元以上,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40个,亿元以上落地项目220个,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
5.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做大做强中心镇。鼓励中心镇在城乡经济融合、要素融合、服务融合、设施融合等方面先试先行,推进辽中茨榆坨等10个中心镇建设,做强稻米加工等12个主导产业,发展杨士岗工业园区等6个特色园区,促进镇村产业协同发展。二是做实做细专业村。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发展订单种养、定向收购等。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鼓励发展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化供销合作社升级改造,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打造“致富共同体”,聘任集体经济组织专职经理人,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三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实施道路硬化亮化工程,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快5G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排水防涝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加快县级医院提标改造工程和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学前和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强化县域高中培养能力。推进全民健身场地提档升级。四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组织编制村庄规划,加快“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建设,补齐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短板。2023年,力争美丽村80%以上庭院建成美丽庭院,村内道路基本实现硬覆盖,升级改造农村电网417公里。
6.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市与县(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加大对县域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创新财政保障机制。每年安排不低于75亿元的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扎实推进金融助农惠农兴农。用好用足央行再贷款政策。二是实施“三变”改革行动。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确权成果利用,在农民自愿前提下,鼓励土地流转。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盘活闲置宅基地等资源。深化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建设,选取450个行政村因地制宜领办创办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乡村旅游、置业出租等多种类型的合作社。三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推进宅基地改革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集体资产监管机制,有效利用产权交易平台。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规则体系,促进符合标准的集体资源资产出租、出售等进场交易。推行“市场交易+政府监管”运营模式,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2023年底,力争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达到50%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800万亩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