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物价工作 互动交流 政务服务
市政协提案
关于优化“一老一幼”全链条服务 加快推进幸福社区建设的提案(第395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30日 作者: 来源: 委办公室

赵国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一老一幼”全链条服务 加快推进幸福社区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接到市政协《关于优化“一老一幼”全链条服务 加快推进幸福社区建设的提案》转办单后,我委高度重视,立即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逐条梳理提案中所列内容。近年来,我市“一老一幼”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获得各领域、各方面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广大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婴幼儿照护服务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为此,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一老一幼”顶层设计

(一)出台《沈阳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考察时关于“一老一幼”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人口发展的重大部署,我们会同关部门深入研究,出台了《沈阳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方案共提出19项重点任务。一是围绕增加“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方面,提出了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发展多元普惠托育服务等6项重点任务,基本实现“一老一小”工作兜底线、促普惠、市场化协同发展。二是围绕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方面,提出了加强困难老年人保障、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加强婴幼儿健康管理等6项重点任务,逐步健全老年人福利关爱及婴幼儿健康管理体系,全面构建社区养老“一刻钟”服务圈;三是围绕促进医养康养结合方面,提出了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机制、扩大老年人健康服务供给等2项重点任务,畅通医养康养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实现基层医疗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四是围绕促进养老托育产业蓬勃发展方面,提出了培育壮大养老托育产业、加强多元化金融支持等2项重点任务,基本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养老托育产业发展格局;五是围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加大人才院校培养力度、提升在岗人员服务能力、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等3项重点任务,全面提升人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拓宽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充实志愿服务队伍。

(二)完善养老服务支持政策体系

我们紧跟国家、省政策导向和“十四五”战略部署,出台《沈阳市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沈阳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沈阳市“品质养老”进社区行动计划》《沈阳市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办法》等文件,不断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同时,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的品质养老工作专班,将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民生实事,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构建起纵向贯通、协调一致的工作体系,不断强化对于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场地、资金、服务、人才等多方面政策保障。通过政企协同,吸引国内外优质养老服务企业投向沈阳市场。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华润置地润馨汇、泰康之家沈园等一批国内养老行业龙头企业落地注资;江苏安康通、上海福寿康等8家智慧养老服务企业签约各区、县(市)社区养老服务;并成功引入德国蕾娜范养老集团,实现了东北地区外资养老企业“零突破”。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运营比例达到90%以上。

(三)建立健全托育支持政策体系

出台《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沈政办发〔2020〕39号),印发了《沈阳市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县(市)托育服务设施配建要求和优惠政策措施,建立工作机制,推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2023年1月,沈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沈阳市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对普惠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按一等每孩每月365元,二等每孩每月240元,三等每孩每月200元的标准发放托位补助金。

二、完善“一老一幼”社区服务设施

(一)实施“品质养老”民生工程

在设施配建上,我市将养老设施配建标准写入《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纳入到地块规划条件中,予以刚性保障,新建居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35平方米标准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已建成居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5平方米的标准实施配建达标计划,由属地政府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逐步补齐服务设施配建缺口。目前我市共有养老机构28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967个,社会化养老床位约4.2万张。针对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和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我们全面启动“品质养老”进社区、进村屯三年行动计划,分级分层打造“基本类、提升类、示范类”养老社区(村屯),切实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依托专业服务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等多样化养老服务,打造了皇姑区牡丹社区、沈河区多福社区、大东区魁星社区、和平区文安路社区等一批“品质养老”示范社区。今年,我市将开展“舌尖上的幸福”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创新打造老年人助餐服务模式,通过建设社区食堂、开放养老服务机构餐厅、开展老年餐集中配送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订餐等便捷服务,计划年底前打造老年人助餐点300个。

(二)统筹利用城乡公共设施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充分利用社区和农村资源,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儿童之家及幼儿园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将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保障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用地、用房。积极落实在新建居住区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工作,并明确提出了国家、省文件中对托育服务设施配建要求,新建居住社区,按照5000-12000人口规模,面积200平方米标准,配建托育设施。

三、优化“一老一幼”社区服务供给模式

(一)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

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招标专业服务机构,打造“因情施策,一户一案”服务模式。对全市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提供30-45小时不等的免费上门服务,为500个社区的高龄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3小时的免费上门服务,纾解家庭照护压力,做到服务项目与服务对象的精准匹配和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全维度覆盖,累计提供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20万小时,经济困难、空巢、留守、残疾、失能、高龄老年人群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为推动“健康老龄化”发展,2022年起,我市启动“万名家庭照护者培训计划”,针对居家失能老年人实际需求,委托专业机构制作了77个教学视频,支持各地区采取集中教学、入户宣讲、线上课堂等培训方式,为长期在家照顾失能老年人的赡养人、扶养人或者雇用人员、老年社工、志愿者,重点围绕日常生活、进食体位、清洁排泄照料、睡眠要求等照护内容,旨在帮助家庭成员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关心照料老年人。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培训活动340余场,培训家庭照护者1.4万人次,受到老年人及家属的一致欢迎。

(二)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支持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以多种方式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积极推进托育和幼儿教育相衔接的托幼服务一体化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鼓励商务楼宇内的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或就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

(三)打造“幸福教育”进社区民生品牌

我们按照沈阳市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1+5”制度体系工作部署,以打造“幸福教育”进社区民生品牌为主线,积极推进幸福教育课堂进社区工作。一是组建中小学社区讲师团,4335名中小学教师成为社区讲师团成员,为社区居民送课。2022年全市中小学社区讲师团和社区兼职教师讲师团,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累计向社区送课1.98万课时。二是建立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讲师团,倡导能者为师,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在沈高校、退休教师等担任社区兼职教师,充实社区教师资源库,为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提供师资支撑。三是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面向全市社区教育志愿者进行培训,召开沈阳市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线上教学技能培训会,举办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赛、“SDRC”杯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微课程大赛,有效提升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专业素质。四是利用沈阳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教育慧邻”云课堂、沈阳网络教育电视、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网络教育资源,围绕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学习需求,定期推送线上名师课程,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幸福教育课堂模式。五是持续开展“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活动,利用假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爱国、爱家乡等传统教育,参与社区公益劳动和爱心志愿服务等社区实践活动,不断扩大品牌的覆盖范围和学生的参与规模,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六是通过举办“幸福教育进社区,‘一老一幼’赞祖国”、教育政策进社区集中宣传日等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内涵,展现工作成果,沈阳日报、辽宁电视台、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给予报道。

四、推进“一老一幼”智能化服务

一是在全省率先搭建集信息查询、数据分析、业务审批、服务购买、工作监管于一体的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为开展多元化、全方位、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撑。研发“沈阳养老”小程序,推行养老服务电子码,打造形成“服务对象线上下单—对接企业线上派单—服务人员线上接单—政府全流程线上监管”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同时确保养老业务审批全过程留痕、全链条监管,真正实现“指尖养老”“阳光养老”。同时,突破传统养老服务提供和获取方式,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资源“云整合”、政策“云匹配”、平台“云调度”、质量“云监管”,通过开展高龄补贴“政策找人”工作,全年为3.38万名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发放金额9302万元,回应了广大群众对补贴申领工作更加便民化的期待。

二是加强科学育儿指导,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职责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业务指导,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等方式,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为家长提供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加强婴幼儿关爱指导。

感谢您对我市“一老一幼”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