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吴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数字沈阳、智造强市” 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引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一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数字沈阳、智造强市,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沈阳市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数字沈阳发展规划》(沈政办发【2021】18号)。其中,在《数字沈阳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立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体系,较完善的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实践体系、制度体系,在全省乃至东北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建设成为‘东北数字第一城、全国数字名城’”。
二是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东北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第一城,沈阳市于6月27日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沈阳市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沈政办发【2022】18号),主要包括支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资源开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等6个方面21条政策条款,进一步提升我市数字经济领域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2022年沈阳市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申报的软件产品产业化、数字经济企业加快发展等56个项目(事项)给予4922.16万元资金支持。
二、软件产业量质齐升,夯实数字产业基础
一是产业规模稳步提升。2022年,按工信部口径,全市软件产业预计完成业务收入1080亿元,同比增长10%,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沈阳软件产业规模及规上企业数量一直处于东北三省领军地位。
二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2022年,预计全市软件著作权达到21400件。东软集团、安新自动化等8家企业的相关项目获评工信部试点示范项目;荣科科技等企业的15款软件产品被评为省级首版次软件。
三是重点企业不断壮大。东软集团2019-202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软件出口企业排名第一”、“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排名第一”,位列“2022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第18位。荣科科技被工信部评为2020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四是工业软件取得突破。聚焦智能制造领域集中攻坚。新松机器人的面向智能制造的边缘侧工业软件平台入选工信部2020-2021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项目名单。东软集团研发的“工业大数据公开服务平台”入选2020年国家工业强基工程,目前已服务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近600家。鸿宇科技研发的制造业MES系统、“M2M云平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安新自动化“安新云控工业设备互联云数据管控APP”等7个工业互联网APP被工信部评为优秀解决方案。
五是行业应用软件优势持续增强。东软集团开发的“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在大规模核酸检测中表现优异,收到国务院和国家卫健委三封感谢信。荣科科技业务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国内三甲医院 TOP100 超半数,荣膺“中国智慧医院十大品牌”奖。美行科技车载导航引擎和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上榜2021智慧交通创新50强。
三、强化融合应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创新突破
一是基础支撑不断强化。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在沈落户建设。目前全市已获批建设13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其中11个已与国家顶级节点连接成功,数量位居东北第一,全国前列。禾丰食品、数能科技已顺利获批二级节点域名注册服务许可。特变电工、顺达重矿成功获批输配电、冶金制造二级节点,实现我市装备制造领域二级节点“零”的突破。
二是建平台用平台成效明显。分行业、分领域打造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25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涵盖企业级、专业级、行业级以及跨行业跨领域四个平台方向,涉及能源、输配电、食品、网络防护、数字化培训等多个领域。
三是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聚焦工业互联网核心领域,沈阳自动化所、紫光中德、辽宁电力、辽宁省互联网技术支撑中心牵头承担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11个顺利通过验收。在边缘计算、标识语义、网络架构、平台防护、态势感知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四是成功举办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继续围绕“赋能高质量•打造新动能”主题,工信部、中国科协、省委省政府、省内各市政府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优秀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大会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及大会报告、1场智能伙伴对话、2场专业赛、3场中德中韩中日工业互联网高端论坛、13场专题会议、2万平方米创新展等活动。大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持续增强。
五是应用成效持续深化。中德园、和平区、沈北新区“三区联报”方式,获评东北首个工业互联网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华为云平台数字化赋能示范基地”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公示名单,是东北地区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城市。我市连续2年获批2021年度、2022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政策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
四、推动商贸领域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服务业试点
2022年末,沈阳市获批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根据商务部印发的《沈阳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我市在数字领域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一是按照我市跨境电商园区认定要求,扩大线下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规模,认定盛鑫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为我市第二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扩大跨境电商园区规模。组织全市开展新一批跨境电商园区认定工作,鼓励区县根据产业特点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促进跨境电商企业集聚。认定盛大门跨境电商体验店为市级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及市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推进跨境电商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二是在教育服务领域积极开展高等教育中外联合办学、基础教育国际合作等试点举措,推动职业院校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探索发展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应用国际合作模式。
三是在金融服务领域开展外资金融机构引培、跨境金融产品创新、数字人民币试点等试点举措,做优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征信平台信用评价机制,推动首家市属国企征信牌照落地,将企业征信平台建设成为东北区域最具影响力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四是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开展公立医院国际化布局、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等试点举措,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城市,推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东北国际医院、东软熙康等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
五、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一是搭建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开放平台,截至目前,共享平台已连接我市97个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归集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10200余条;开放平台已发布市直相关部门及区、县(市)政府的可开放类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约1900余个,发布数据约213万条。出台《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等,规范我市政务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开放相关工作,形成了部门间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流程及政务数据共享事项争议的协调处理机制。政务数据需求部门根据履行职责需要,可以按照我市政务数据共享流程,开展相关需求的政务数据的申请、共享工作。
二是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为主线,聚力“一网统管”“一码通城”加快推进治理新模式。出台《沈阳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2-2025年)》,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建成沈阳市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全面推进“好停车”“好就医”“好游玩”“好政策”等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一网统管”平台荣获国家地理信息最高奖项,《人民日报》宣传沈阳市推进城市管理“一网统管”。“市民码”全面普及,已实现扫码补贴、扫码就医等服务功能。《经济日报》专题报道我市“一码通城”建设成果。
六、加快数字人才培养,积极优化人才环境
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我市相继出台了“人才新政24条”和“补充9条”以及配套细则,形成了“24+9+N”的人才政策体系(2021年升级到人才新政3.0版),主要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精准支持,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人才政策体系。2022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兴辽英才计划”政策措施,我市在“人才新政3.0版”基础上形成了“兴沈英才计划”。“兴沈英才计划” 共125个政策点,围绕产业发展,具体实施海内外高精尖科技优才集聚、产业人才支撑、青年后备人才储备、技能人才培养、“三链融合”的带土移植团队引育及符合振兴发展需要的重点领域专门人才支持等六大人才工程。同时,积极向用人主体授权,向企业大力倾斜,让企业唱主角,构建“企业认可、市场评价、政府支持”的人才认定新模式。对有成熟管理体系的企业,可以进行自主认定科技创新人才。此外,自2021年起,市委组织部联合东北大学定期举办沈阳市发展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班,积极引导干部深植“数字基因”,构筑数字思维。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