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物价工作 互动交流 政务服务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提案(第0614号)的答复意见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6日 作者: 来源: 沈阳市发改委

薛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2点建议,一是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二是科学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千方百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根据上述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了下一步沈阳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科学精准防控疫情

63日,市政府出台了《沈阳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按照“五早六快”的工作要求,突出重点环节,强化支撑体系,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切实抓好外防输入工作。持续强化入沈通道盘查检测,阻断疫情输入风险。始终坚持应急措施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实施关口前移、闭环管理,做到铁路、公路、机场等入沈防控通道全覆盖,应检尽检、应控尽控。加强火车站疫情查控工作,依托沈阳站、沈阳北站等6个火车站入沈疫情检测点,铁路卫生防疫部门对域外重点地区来沈旅客实施体温检测和身份核查,逐一采集登记相关信息,对工作中发现的体温检测发热及持“红码”“黄码”等异常人员,及时做好登记和安排。严密公路疫情查控工作,以现有10个常态运行公安检查站为依托,实行24小时勤务模式,提高检查时段覆盖面,严格执行域外重点地区来(返)沈人员、车辆逐一盘查登记制度,落实盘查堵控、疫情检测要求,做到域外重点地区人车必检,有效遏制疫情输入沈城。加强机场境外、域外疫情查控工作,依托桃仙机场民航公安机关及客运等部门,密切关注境外、域外重点地区来(返)沈人员购票、乘机、登记等信息,加强公安、民航、卫健、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按照境外、域外防疫工作流程和规范管控要求,及时掌握预警信息,确保境外、域外重点地区来(返)沈人员及时有效处置。

(二)坚决抓好内防反弹工作。持续强化社区轨迹摸排核查,织密疫情防控网络。深入发动群众,发挥群防群治、联防联控阻击疫情的最大效能,及时发现切断病毒传播源。广泛发动“盛京义勇”群防群治力量,结合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发动“盛京义勇”,设立守望岗,组织巡逻队,并通过微信群推送防疫宣传信息,有效提升群众自防能力。运用大数据助力防疫工作,通过人脸识别测温通行系统、盛世通、健康码等形式,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数据对接,实现全省数据互通,共享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出行、位置等信息数据,精准获取疫情相关人员时空信息。

(三)细化责任优化防疫流程。严格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行业督导、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联防联控体系,畅通沟通联络与信息共享渠道,形成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屯)的四级疫情防控网络,实行网格化管理,把疫情防控融入基层综合治理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各环节。提高专业精准防控能力,推广“101混采检测技术”,提高采样、转运、检测、结果反馈各环节匹配度和协调性,加强机动性、移动式核酸检测应急储备力量建设。加强流调溯源工作,卫生健康、公安等多部门联合,综合运用公共卫生、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溯源工作,发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要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提高医疗救治能力,严格执行第八版诊疗方案,坚持“一人一策”,实施多学科联合救治,推动中医药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二、科学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27日,市政府出台了《沈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经营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保经营、稳发展。227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国家、省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支持经济发展的50余个政策114条措施,制定出台我市“17条”“31条”政策举措以及各行业领域30余项支持政策。科学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100%,重点纳税企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中小企业复工率均在90%以上。上半年主要指标降幅持续收窄,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87.69亿元,下降5.2%,比一季度回升7.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二季度当季同比分别增长9.5%12.9%2.2%

(一)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全年推进1600个亿元以上项目目标,确保9月底前416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组织开展第二批集中开复工活动,10月份开展全市项目拉练活动。加快19个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苏宁小镇项目9月份开工;恒大新能源电池项目9月份宿舍、办公楼封顶;沈飞搬迁项目航空产业园一期10月底前开工建设;桃仙机场二跑道项目9月底前项目立项,力争年底获得国家可研批复,开工建设;推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沈阳段年底竣工。

(二)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明确的83项政策举措,延长执行税费等减免政策,推动全年降低企业税收成本30.9亿元。加大稳企用工力度,发放稳岗补贴9.6亿元。继续执行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减免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继续执行一般工商业电价95折政策,预计全年为企业降低电费成本5.1亿元。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至2021331日),对地方法人银行办理延期的普惠小微贷款给予本金的1%的激励,用好再贷款对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支持。

(三)畅通生产要素循环。在全市陆续复工复产的关键节点,按照“一企一策、一校一策、一车一方案”原则,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机制,设置返岗用车热线,第一时间对接落实企业运输需求,提供“专人、专车、专厂(校)、专线”定制服务,全力保障返岗职工运输畅通高效。主动掌握企业物流运输需求,组织货运企业做好运力匹配,随时为企业生产物资运输提供定制化服务,对定制物流运输货车,及时发放通行证,市域内实施快捷通行,有力保证企业生产所需物资运输畅通。截至目前,我市交通运输企业复工率达到100%,累计发放应急物资通行证3328张,为运输企业提供职工通勤需求520余万人次、物资运输等需求5万余吨。截至7月末为30余万户企业减轻了税费负担,减免社会保险费68.3亿元,减税10.5亿元。上半年协调金融机构为36户国家级、17户省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分别发放优惠贷款10.4亿元和8.3亿元,为企业节省约5000万元利息支出。发放支小再贷款7.8亿元,助力230户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四)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6月,制定印发《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沈政发〔202013号)。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持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取消高校毕业生首次购房补贴的户籍限制,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基层公共岗位服务计划,今年招录2000名高校毕业生服务,将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计划的30%用于专项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和择业期内未就业毕业生。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支持建设一批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县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运输服务站,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机构或个人作为主体提供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截至7月末,全市实际新增就业5.8万人,吸引储备高校毕业生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3%,举办招聘会380场,招聘单位6123家,提供岗位64205个,进场求职53769人。

(五)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万人进万企”办结诉求3237件。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4.12亿元,500万元以下无分歧欠款全部“清零”。组织开展“营商下午茶”活动,承接“监督快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显示,沈阳数字生活满意度东北领先。“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新取消下放调整90项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4%115项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150个热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保证交通运输畅通,全市59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已全面开放运营,已撤销收费站、服务区的全部检测卡点,取消市域内国省干线和普通公路、农村公路交通检查卡点和硬隔离。针对我市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8月份出台《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实施55项整改提升措施。年底前,除特殊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50%,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

(六)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5G新基建,制定印发《沈阳市5G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1年)》,解决选址难、供电难等基站建设问题4013个,截至85日,我市累计建成5G基站6255个(今年新建5189个)。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制定《沈阳市IC装备产业基础能力再造工程方案》,支持芯源、中科仪等5家公司的4个项目申报国家02专项。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印发并推进落实《2020年沈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落户我市,推进麦克奥迪、紫光中德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服务能力覆盖装备制造、能源、汽车、医疗等多个领域,禾丰牧业饲料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即将正式启动建设。推动企业上云用云,组织华为、紫光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云服务推介活动,共完成159户企业上云备案。

(七)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组织好促销费活动,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开展“消夏购物节”,开展汽车团购、家电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推动步行街改造,9月底前完成中街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太原街、沈阳天地17号街、中粮祥云小镇3条省级步行街改造。开发多领域夜经济形态,年内完成塔湾兴顺夜市等8个市级夜经济街区升级改造。大力发展线上消费,出台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和政策措施,培训直播电商人才,推进五爱、华狐等直播电商基地建设。安全有序放开文旅活动,抓紧推进与携程集团合作的9个旅游项目,加快北市场国家4A景区创建,年底前建成“北市记忆”园区。上半年,启动两轮共6000万惠民消费券及791.9万元困难群众消费券,间接投入促消费资金5.77亿元,举办“惠民消费季”等10余项促消费活动,掀起沈阳消费热潮。

(八)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大力度争取中央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针对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专项债、一般债4大领域34个支持方向,推动前期相对完备、符合国家支持政策、年内能够开工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推动企业用好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融资、小微企业债券、融资担保等融资手段。

(九)积极稳定外资外贸。组织企业参加辽宁省跨国采购洽谈会、中东欧中国品牌商品洽谈会等“云招商”“云洽谈”活动,办好中韩投资贸易博览会、制博会、国际机器人大会等重点展会,筹备好10月份赴深圳开展辽宁—珠三角招商周等活动,借助敦煌网、环球资源等电商平台,促进企业出口+内销双向发展,推进沈阳港多式联动中心项目建设,确保中欧班列全年开行200列以上。上半年,医疗物资出口形势较好,医疗仪器出口3.2亿元,跨境电商快速发展,1-5月,跨境电商通关量达到140万件,交易额4.1亿元。

(十)抓好脱贫攻坚重点任务。重点巩固扶持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已脱贫人口613人、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5760元之间的已脱贫人口1243人,全面提升脱贫质量,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省、市已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市本级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达8607.8万元,重点推动辽中区肉鸡项目、新民市规模化养猪、康平县规模化养猪、法库县农产品加工冷藏等4个飞地扶贫项目,推进康平县杂粮加工、食用菌生产等6个资产收益扶贫项目,4个区县市共6000余户贫困户实施种植、养殖为主的“四小经济”“庭院经济”等到户产业扶贫项目,10月底前完成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上半年帮助3685人实现就业,资助学生3375人,完成危房改造115户。

感谢您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