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物价工作 互动交流 政务服务
市政协提案
关于发展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第563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6日 作者: 来源: 沈阳市发改委


尊敬的程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现状

(一)数字经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核心,围绕“大数据产业链、5G产业、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新体系”四条主线,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2020年印发了《2020年沈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沈阳市数字经济工作要点》《沈阳市5G产业发展方案(2020-2021年)》等文件,2021年编制《“数字沈阳”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重点部署安排和推进落实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工作。

(二)新基建建设工作持续推进。一是重点推进5G基站建设,制定并印发了2021年5G基站建设绩效考核目标及考核细则。截至目前,我市5G基站累计建设9194个,5G电话用户达到133.67万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3.2亿GB。二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新基建建设,市政府与华为公司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加快推进沈阳城市智能体、鲲鹏+昇腾产业生态、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合作项目,全力推动沈阳市在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加速绽放,助力沈阳市建设“东北数字经济第一城”。

(三)数字经济研发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创新技术研发机构,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沈阳市从2007年开始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工作。截至2020年底,我市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31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8家。二是推动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出台《沈阳市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沈阳市新发展阶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政策措施》,制定《沈阳市政产学研合作工作推进会议工作制度》,强化政产学研合作,着力建设“创新沈阳”。三是支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面向高校院所征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8项,其中,60项获批市科技计划专项支持。东北大学承担的高品质石墨烯制备及产业化项目,简化还原石墨烯制备工艺,年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四是大力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安排,以组织实施重点技术攻关“揭榜挂帅”为突破口,大力推行科技项目生成机制和科技资金配置方式改革。目前,聚焦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三篇大文章”的20个重点产业链创新方向,市科技局发布的31项企业重点技术攻关榜单,有27个项目成功实现揭榜。揭榜项目研发总投入2.37亿元,达成委托技术研发合同金额1.36亿元。

(四)数字经济市场主体持续改善一是IC装备全国领先。我市拥有国内最完整的IC装备产业链条,形成了独具沈阳特色的“关键IC装备研发+零部件加工平台+材料+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北京、上海构成国内三大重点地区。二是软件产业规模全省第一。我市拥有规上软件企业1149户,2018-2020连续三年营业收入过千亿,在全省占比超过60%,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美行科技车载导航引擎和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占国内市场近40%,稳居亚洲第一;东软集团连续4年入选“全国软件百强企业”;沈阳国际软件园连续三年被中软协评为“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三是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初步成果。沈阳自动化所、紫光中德、辽宁电力3个项目成功中标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项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落户中德园。成功举办2019、2020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沈阳成为永久会址。四是数字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华为VR云创新中心上线运营,首家VR企业沈阳唯透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测试并上云,华为智能网联汽车云云端业务模块已全部完成部署。东软集团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应用平台,获批成立“辽宁省区块链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东北三省仅此一家。

(五)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一是开展智能升级项目工作。2019年8月出台了《沈阳市支持智能升级示范项目政策及管理实施细则》,构建我市智能升级项目动态培育库,2020年末,库内累计储备项目252个,覆盖9个区县(市);评选通过5个智能工厂、12个数字化车间行业示范项目,累计拨付补助资金7795万元。截至目前,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行业示范项目数量累计达到32个。二是加快推进沈阳市企业上云用云。2018年9月17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沈阳市引导企业上云实施方案》(沈政办发〔2018〕124号)。我市共资金支持企业上云439户(其中华为智能制造云168户,华为软件开发云169户,紫光工业云102户),拨付市级补贴资金11250万元,企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进一步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三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鲲鹏生态孵化基地项目产业集聚初见成效,已与64家生态伙伴完成洽谈并达成合作意向;传感器产业发展态势稳中有升,今年1-5月份传感器产业、智能终端产业,同比增长20%。

(六)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梳理我市未来2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总体框架、主要任务、地方特色等内容,以建设五星级新型智慧城市为总体目标,形成了《沈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方案》。二是推动智慧城市“一网统管”建设。我市出台了《沈阳市构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初步确定2021年“一网统管”包括“12个一”应用场景和33个子项目,实现应用场景建设全面提升。三是政务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围绕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政策兑现等方面,实施37项重点改革措施。重点推进“一网通办”,“只提报一次改革”,推行惠企政策兑现集成服务,编制政策兑现清单,建立线下兑现专窗,推进“免申即享”。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移动端,现已上线“新生儿一件事”“入学一件事”“开美发店”等100件“一件事”服务,累计访问量62.4万次,办理量5.2万余件;强化移动端建设,凡与企业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项全部纳入沈阳政务服务APP办理,目前累计热点服务应用已达199个;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驿站建设,全市已有791个社区政务服务驿站对照全省标准完成建设。四是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了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任务和建设“创新沈阳”的实际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为目标,以打造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保障平台为抓手,我市研究制定了人才新政3.0版,实现人才助力我市主导产业和鼓励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一)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5G基站2.2万座以上,5G网络覆盖和建设水平居全国前列,加快沈阳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加速光纤网络扩容和优化,推进浑南区“国家级下一代互联网(IPv6)示范区”建设,沈阳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申建成功,互联网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国家顶级域名节点、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在我市落地建设。

二是积极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推动禾丰牧业、辽宁联通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应用,完善格微软件“链上辽宁、工业云城”等产业平台功能,加快“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落地建设运营,推进主要公路、市政设施、水务、环保监测等传统基础设施完成数字化改造。

三是大力培育创新基础设施。加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高能射线多束源材料多维成像分析测试装置、工业互联网创新基础设施等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沈阳(浑南)科技城。

四是统筹布局数字产业园区和数据中心。规划建设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御点江山产业基地等一批数字园区(楼宇)和创新中心,推进华为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东北能源大数据中心等数据中心建设,加快移动、紫光、云鼎等大型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力争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落地沈阳。

(二)提升数字经济研发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工作。通过政策宣讲、机关门户网站公告等多种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指导与培育我市企业研发机构的梯队建设。同时会同市有关部门共同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企业技术中心的政策落实情况,鼓励与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充实和完善现有技术开发机构,增加技术开发经费投入,以加速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带动我市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二是深入推进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数字基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力量解决“卡脖子”难题。重点解决国产IC整机装备和零部件基础能力薄弱和关键技术难题。着力加强工业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高端工业软件等基础研究,支持新松公司、自动化所等在软件定义网络、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领域抢占制高点。

三是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0个。筹建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细分领域建设新型研发机构30家。推动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以上,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推广沈阳国际软件园“四新五支撑”双创孵化模式,在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招募成立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双创载体。

四是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深入推进技术协同攻关,重点围绕智能网联驾驶、智能机器人、数字医疗、IC装备等部署创新链,推进新松虚拟现实VR研究院、东软国际健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创新中心、孵化平台、示范园区等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促进数字基建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研发体系。

(三)引育壮大数字经济市场主体

一是积极布局大数据产业。深化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示范,加强海量数据存储清洗、分析挖掘等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沈飞等工业企业搭建一批工业大数据平台,依托东软医疗等企业构建医疗大数据等行业应用平台。同时,大力推进寰亚大数据产业园等数字园区(楼宇)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持紫光中德、智能云科等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基础应用软件,鼓励美行、向日葵等企业发展交通、教育等行业应用软件,打造区块链、信创等产业生态,沈阳国际软件园力争成为10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三是做大做强集成电路制造产业。支持拓荆等企业加快薄膜沉积等整机装备研发生产,推进中科仪等企业研制真空干泵等核心零部件,鼓励硅基科技先进半导体材料产业化,引进领军企业布局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关键环节,力争成为国家100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四是努力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品牌。充分发挥新松等企业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产品,依托三一重装、机床等企业,推进数字化重大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等产品研制,机器人产业集群向国家1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基地迈进。

(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持续推进智能升级示范项目。2021年滚动推进100个智能升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及数字化转型领域专业技术诊断服务,落实智能升级示范项目支持政策,进一步强化供需对接,加快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年底前完成5家智能工厂、10家数字化车间的行业示范项目的评审工作。

二是围绕国家政策谋划数字化转型项目。加强与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司局、省工信厅及中国工联院等单位的沟通联系,学习政策、主动落实、精准承接。主动向上汇报我市数字经济领域企业、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保证储备库和国家重大项目库信息数据有效衔接,努力纳入国家推广布局。

(五)推动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

一是发挥财金职能,培育上市后备企业。积极推动后备企业分层培育,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库,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速企业上市挂牌进程。按照“一企一议”“一企一策”原则,积极协调解决上市后备企业遇到的土地证、房产证、税收、募投用地等问题。

二是突出产业发展需要,精准有效实施人才激励计划。主要对海内外高精尖优才、产业人才、青年后备人才、技能人才分别提出支持政策,从人才塔尖、塔身、塔基三个维度集聚符合我市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是突出创新驱动,把引平台、引机构作为集聚人才主攻方向。主要对打造一流科创园区、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布局人才科创载体、促进科技人才成果转化、拓展人才交流互动平台(重点打造“凤还巢”人才活动品牌)、鼓励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强化人才创业融资保障等方面分别提出支持政策,注重通过支持政策促进我市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紧密结合。

四是突出激发人才活力,扎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围绕扩大用人主体自主权限、建立灵活的人才认定机制、实施人才贡献专项奖励,主要目的是通过打破制度障碍,最大限度调动用人主体积极性,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五是突出留才用才,全方位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包括人才住房保障、人才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医疗服务、一网通办等人才服务体系方面的支持政策,为各类人才来沈创新创业提供安心、安身、安业的服务保障。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7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