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物价工作 互动交流 政务服务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人大第十六届三次会议关于推动我市氢能发展的建议 (第0626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6日 作者: 来源: 沈阳市发改委

尊敬的赵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氢能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我国将氢能纳入重点发展方向,引导并鼓励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各地方把氢能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纷纷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布地方氢能发展规划。各企业加大资本投资和研发力度,能源国企争相布局氢能上游,社会资本抢占下游市场,上市公司积极投资燃料电池和整车产业链。

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看到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水平在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燃料电池制造、氢能设施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氢能尚不具备规模化发展条件,氢能产业投资应更加理性审慎。

现阶段,我市将从弄清技术与产业基础、制氢方式选择、安全风险管控等关键问题着手,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业基础,聚焦产业链中的重点环节,努力形成产业优势, 稳步实施“电动沈阳”计划,应用终端坚持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线,兼顾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为谋划氢能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打好基础。

一、着力提升氢能技术与产业基础水平

目前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与产业在核心技术和经济性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储氢密度、安全性和储氢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尚未解决;二是加氢站所需关键设备没有量产的成熟产品,导致建设成本过高,其中设备成本约占到70%;三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国内主流应用终端,额定功率等级和体积功率密度较低,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密封剂、膜电极等关键材料和高压比空压机、氢气循环装置等核心设备技术不成熟、进口依赖度高。因此,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总体还处于探索培育阶段,一段时间内还应以示范应用为主。

我市将探索利用装备制造业研发和生产优势,重点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工业企业自主投身氢能装备和燃料电池相关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的创新研发当中,积极发挥产学研协同效应,加大科技扶持力度,采取“一企一策”形式,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瞪羚企业,争取各级科技资金政策支持,力争填补技术设备空白,抢先占领产业发展的技术高地,进而实现以技术龙头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目标。引导沈鼓集团等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在稳固传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向氢能源领域拓展,从压缩机等氢能装备入手,建设以制氢、储氢、输氢、加氢装备为一体的氢能装备产业集群。在主要应用终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我市还应坚持以发展纯电动汽车为主要方向,氢燃料电池汽车走引进、消化、吸收路线。在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氢燃料汽车发展动向和趋势,鼓励有积极性的企业在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储备、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工作。

二、统筹把握制氢成本与排放关系

氢气在应用环节能够实现清洁低碳甚至零碳排放,氢能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制氢方式。当前成熟的制氢技术包括煤制氢、天然气重整、工业副产制氢、电解水制氢等。其中,传统化石能源制氢特别是煤制氢、煤电电解水制氢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高碳排放问题。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还主要集中于初期制氢环节。煤制氢虽具有原料足、成本低、生产规模大等特点,目前最有市场竞争力,但高耗能、高污染;天然气重整制氢是现阶段国外主流制氢方式,我市天然气资源匮乏,主要依靠管道引进,成本较高;工业副产氢气主要分布在钢铁、化工等行业,利用焦炭、甲醇等提纯制氢,这些行业与我市产业定位不相符;利用弃风、弃光、弃核电能制氢虽可解决环保和用电成本问题,但弃风、弃光、弃核电量无法可持续供应。综上,我市应充分考虑与周边抚顺、辽阳、鞍山、本溪等城市合作,合理设置制氢地区,各自利用现有优势产业,补齐产业链条,统筹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

三、切实管控氢能储运用安全风险

氢气具有易燃、易爆、易泄露特性,世界上众多炼油厂安全事故均因氢气泄露引起。目前氢气的储存、使用、经营及运输均按照危险化学品进行严格管理,必须高度关注安全技术能否达标,制定符合氢能特点的安全管理机制。特别是对于隧道、地下停车场等不同形式的常用受限空间,氢气的泄露扩散规律尚待深入研究,只有真正掌握其相关规律,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程和标准体系,才能确保氢能利用实现安全可控。

四、下步我市推进氢能发展的设想

一是开展调研,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条件允许情况下,组织工信、科技等部门,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学习了解国家氢能产业顶层设计情况,赴广东、浙江等地区调研学习氢能产业布局规划开展情况,在梳理国家政策及先进地区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市氢能发展建议。

二是开展论证,提出我市氢能发展路径。邀请国内氢能领域权威咨询机构和专家对我市氢能发展路径开展充分论证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和未来发展定位,提出切实可行的氢能发展路径。

三是发挥优势,积极引进合作项目。目前,日本在氢能研究和应用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市将充分利用现有中日合作机制,结合中日产业园建设,积极与日本相关企业对接,引进先进氢能研发、生产、储运等技术和项目,提高我市氢能产业竞争力。

感谢您对沈阳市能源发展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