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物价工作 互动交流 政务服务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3日 作者: 来源: 国民经济综合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深入思考了如何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思考,为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着眼两个大局,科学研判风险挑战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思考,是在科学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上形成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深厚的实践基础。

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纷繁复杂、变乱交织,各种矛盾叠加碰撞,其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方向没有改变,但各种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影响世界格局的变量日益增多。大国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重。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空前活跃,方兴未艾。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快速崛起,成为国际舞台上十分重要的力量,这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强权政治阴魂不散,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时有抬头,地区冲突持续不断。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暗流涌动,国际投资大幅萎缩。美国对我发起贸易战,频繁挑起中美经贸摩擦。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持续的努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全方位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伟大飞跃。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艰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一些领域腐败问题多发。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不断显现,急流险滩暗礁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了一个攻坚克难、闯关夺隘而又愈进愈险、不进则退的时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反复强调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他在主持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时,就主张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句话写上去。“新的历史特点”这个概念,含义极为深刻,是全面审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得出的重要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风险挑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刻阐述了如何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问题。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其中有几个重要节点引人注意。

一是在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就明确提出了增强忧患意识、防范潜在风险的重大问题。2012年 11月 1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针对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面临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实际,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年版,第 3页。)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 7期。)这一时期,他还告诫全党要保持清醒头脑,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4页。)。

二是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过程中,习近平深入思考了对风险挑战“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2013年,习近平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在 201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指出:“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他强调,要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既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要坚持底线思维,凡事要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做到有备无患。(参见《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4-5页。)在 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面临的风险挑战,指出: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掩盖了一些矛盾和风险,现在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他强调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通过延长处理时间减少一次性风险冲击力度,如果有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威胁,就要果断采取外科手术式的方法进行处理。他提醒我们,如果仍想着过去的粗放型高速发展,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的老办法,“即使暂时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不会持久,相反会使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积累、激化,最后是总爆发”(《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51页。)。

三是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习近平进一步思考了防范各方面风险挑战的问题。进入 2015年后,党中央着手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习近平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集中而深入地思考了如何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2015年 10月29日,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专门论述了“防风险,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的问题,指出:“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年版,第 182页。)。这一时期,在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安全生产等方面连续发生的重大事件,一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此,习近平强调要深入研判、评估风险,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16年1月 18日,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专门论述了“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的问题,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我们必须“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外交上、军事上各种斗争的准备,层层负责、人人担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卷,外文出版社 2017年版,第 222-223页。)。

四是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过程中,习近平着眼于更大范围、更广时空系统思考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问题。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习近平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指出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6页。)。他强调要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维护国家安全,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实践,为我们党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宽广的视野、科学的方法和明确的实践要求。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习近平在一系列讲话中分析和论述了维护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问题。此外,还对太空、深海、极地等新型领域在内的风险挑战也进行了分析和研判。

五是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过程中,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思考日益充实、愈加丰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17年 7月 2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一起作为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提了出来。这标志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成为党和国家一项极为重要、影响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对这三大攻坚战作了全面部署。2018年 1月 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列举了八个方面十六个具体风险,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2019年 1月 2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提高防控能力,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习近平在 2018年 1月、2019年 1月这两次研讨班上的讲话中都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213-214页。)。这两篇讲话是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的代表性文献,标志着我们党对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规律性认识更加自觉、更加科学。

六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思考得到检验、发展,增添了新的时代性内容。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早在 2018年 1月,习近平在列举我们面临的风险时就曾经指出:“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249页。)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表明这种忧虑并非杞人忧天。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习近平指出:“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109页。)他强调:“要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159页。)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习近平强调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人民日报》2020年 9月 9日。)。这次抗击疫情斗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证明党和国家制定的防控举措是正确的,作出的决策部署是有效的,同时也为更好应对风险挑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坚持底线思维,妥善应对风险挑战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思考,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问题导向,凝聚着习近平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智慧和心血。概括地说,习近平着重分析和论述了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把“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14页。)确立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和条件,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越复杂,就越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决不能顾此失彼、畸轻畸重。如果单纯注重发展而忽视安全问题,那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我们党之所以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在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心存忧患、肩扛重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质。新时代,我们党要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时刻准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克服各种艰难险阻。

二是揭示了我国面临的风险隐患日益增多的趋势,作出了“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21页。)的重大判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加不确定不稳定的世界,我国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越发展壮大、越接近奋斗目标,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就会越大,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多。“这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4页。)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我们付出艰巨的努力,沉着果断应对一切风险挑战。

三是揭示了各种风险挑战交叉传导的复杂关系,提出了“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16页。)的工作要求。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发展从来都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不仅大大增多,而且相互之间的联动效应日益明显,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国际上的矛盾风险挑战演变为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矛盾风险挑战转化为政治矛盾风险挑战,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8页。)必须统揽全局,妥善处理并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挑战的转化通道,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挑战交叉感染、积累扩散、连锁联动、蔓延升级。在应对风险挑战时,要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坚决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小管涌沦为大塌方的后果。特别要注意避免酿成全局性、颠覆性的灾难。

四是作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总体可控”(《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50页。)的基本判断,重申“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207页。)。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各种风险挑战既给我们提出了新课题,同时也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133页。)我们决不能低估面临的风险考验和重大挑战,但是也不能被困难所吓倒,更不能畏首畏尾甚至逃避责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风险挑战背后的成因,综合评估判断,认为虽然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同时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增多,有些还相当尖锐,但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50页。)

五是强调在风险挑战面前要保持战略定力,提出了坚持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能否坚持底线思维,事关各项工作成败。在风险挑战面前,如果消极等待,就有可能贻误宝贵的发展时机甚至陷入被动局面,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底线思维正是着眼于迎接挑战、破解难题、防患于未然而提出来的。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12页。)。制定政策措施、作出决策部署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因素,充分估计最坏的可能性、最严重的后果。同时要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方案,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挑战的影响程度,削减其破坏力,确保不出现最坏的情景。“对最坏的情景一旦心中有数,就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天塌不下来。”(《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57页。)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坚持底线思维,这样才能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习近平告诫我们要增强信心,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积极开拓进取,全力做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各项工作。

六是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了“聚焦重点,抓纲带目”(《人民日报》2018年 4月 18日。)“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19页。)的应对思路。解决问题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矛盾和问题来推动工作。这是习近平一贯倡导的工作方法。他经常讲到“木桶原理”,“木桶有短板就装不满水,但木桶底板有洞就装不了水”。

他强调:“我们既要善于补齐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防控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就是加固底板。”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既包括国内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来自国际的、外部的各种风险。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就可能迟滞或被迫中断。习近平指出:“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16页。)

七是提出“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197页。),强调“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194页。)。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及时化解危机、赢得主动权的根本保障。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是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治本之策,是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的有力举措。我们必须改变忽视制度建设、认为制度与防控风险挑战关系不大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制度意识,着力推进思路理念、方法手段创新,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各项工作。“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196页。),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

八是强化使命担当,提出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217页。)在风险考验和惊涛骇浪面前,任何回避困难、忽视矛盾、消极懈怠、无所作为、贪图享受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有害的。党员、干部要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自觉地投身到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斗争中,做到敢挑重担、敢于出击、敢战能胜。一方面,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另一方面,要提高斗争本领,善于斗争,妥善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习近平指出:“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223页。)他提出了党员、干部有没有斗争精神、是不是敢于担当的“五个面对”的衡量标准,即:面对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剑、面对矛盾敢不敢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不敢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不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不敢坚决斗争。(参见《人民日报》2020年 1月 9日。)斗争是一门艺术,必须讲究策略方法。在各种重大斗争中,要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即: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

三、坚定必胜信念,做好防范化解工作

面对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必胜之心,全力尽责,把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一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

治职责。”(《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243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工作,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工作全局中来谋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部署、一体推进。要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把自身职责范围内的风险挑战防控好,决不能把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下面、留到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放任风险、制造隐患。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形成强大合力。要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党政一把手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各项工作,不回避任何一个问题、不忽视任何一个风险、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党员、干部要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更严作风、更实举措把防范风险挑战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着力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习近平既统揽全局又聚焦重点,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我国发展面临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生态、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关于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他强调必须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于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他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关于防范化解经济发展风险,他强调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关于防范化解科技安全风险,他强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关于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他强调要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做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关于防范化解生态安全风险,他强调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着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关于防范化解外部环境风险,他强调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特别要注重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体系,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关于防范化解党的建设面临的风险,他强调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加防范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永葆党的生机活力。针对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生物安全风险,习近平强调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此外,他还对军事、能源、粮食、安全生产等其他领域的重大风险进行了分析。这些重要思考针对性、实效性很强,我们必须认真落实这些重点工作任务。

三是加强战略谋划,讲究策略方法。习近平提出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209页。)的方针,强调要“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236页。)。首先,要居安思危,科学预判风险。“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213页。)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觉察在先、发现在早。其次,要知危图安,主动防范风险。对容易诱发重大风险挑战和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问题,要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下好防范风险的先手棋,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努力消除隐患因素。“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206页。)再次,要转危为安,有效化解风险。风险挑战一旦来了,就要沉着应对,拿出实招硬招,果断处置事态。“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第 216页。)

四是增强驾驭风险本领,提高应对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敏锐性和鉴别力,把握不准发展趋势,觉察不到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找不出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办法。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明显跟不上,导致防控措施不及时、不到位。这些都表明,当前党员、干部队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比较突出。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要求我们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过硬,既要敢于直面矛盾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问题。当今时代,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已经成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党员、干部要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自觉加强学习、勤于实践,不断增强防范、管控、化解风险挑战的科学性、预见性、原则性、系统性。要着力完善知识结构,既要多学一些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也要多学一些国际、战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成为又博又专、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通达之才。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见叶知秋的敏锐,着力提高驾驭风险、迎接挑战的能力,高度警惕、精准研判各种风险挑战,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是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种形式。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思考及生动实践,大大加深了我们对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理解。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遇到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要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做好较长时间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面临的风险挑战,善于从危机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着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精准化、精细化,真正做到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提高党的科技治理能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5ADJ006)

〔作者许先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来源:《党的文献》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