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继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落地见效,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建立工作制度和工作体系
市发展改革委与市委农办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建立由25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沈阳市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专项工作机制。印发《沈阳市粮食节约和反浪费专项工作机制方案》,完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制度体系。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近期工作要点〉的通知》,强化责任分工,明确工作要求,压实部门责任,定期调度进展,推进我市相关工作取得工作成效。
二、推进粮食生产节约增效
市农业农村局印发《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主要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工作的通知》(沈农机发〔2023〕44号),组织区县常态化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分别在康平、法库、新民、辽中举办四期培训班,对机收减损相关政策及注意事项进行宣传、示范讲解。各区、县(市)农机部门工作人员和农机售后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对机收的技术指导,确保机收根据作业条件正确选择作业机型、作业路线、作业速度,不断提高机收节粮减损意识及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机械收获作业质量。按照《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3年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的通知》(辽农办机发〔2023〕335号)要求,组织各区县(市)农业农村部门分别对全市137个玉米、水稻样点进行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全市水稻平均机收损失率为1.74%,达到半喂入机收方式≤2.5%、全喂入机收方式≤3.5%标准;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为1.86%,达到穗收方式≤5%标准,并形成了《沈阳市2023年玉米、水稻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报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技术水平,2023年收获机、拖拉机等农用机械实现产量8000台,农机改扩建项目完成拨付上年度投资补助,新增投资纳入2023年工业固投项目评审清单。
三、做好粮食储存减损降耗
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总投资2917万元的7个粮食产后服务项目作用,有效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确保农民收获的粮食及时得到处理。深入推进粮食仓储流通过程中节粮减损,全市累计建成粮食烘干设施248台(套),日烘干能力8.6万吨,粮食收割后由传统晾晒改为直接进烘干塔烘干。大力推进绿色储粮、仓储减损等关键技术,全市低温储粮仓容达48万吨,通过低温储粮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储粮药剂投放,降低了粮食储存过程中干物质消耗和度夏翻倒粮面产生的水分散失损耗,实现了储粮环节的节粮减损。
四、保障粮食运输畅通高效
市交通运输局重点做好粮食运输保障,大力建设应急动力储备保障粮食运输,沟通省交通运输厅,协调沈阳铁路局和港口,保障铁路和海运通道畅通。加大我市货运物流体系建,不断推进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国家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创建,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我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铁路部门进行沟通,帮助中粮集团拟落地苏家屯区粮食项目就铁路专用线建设事宜建立联络机制。
五、提升粮食加工增效水平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大力推动应用创新,深化5G在食品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融合应用。加强食品行业企业场景需求挖潜对接,推进应用场景项目建设落地,建设5G+农业应用场景项目13个
六、坚决遏制餐饮浪费
市商务局组织市饮食文化研究会参与2023年沈阳市文明餐桌活动启动仪式,并在会上发出“文明用餐‘食尚’沈阳”倡议书。其中,福记饺子总厨代表厨师届做出反对厨房浪费的宣言,对我市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倡导节俭用餐、文明用餐,起到积极作用。为提升全市餐饮服务单位的软硬件设施和综合服务水平,改善市民就餐环境和就餐质量,按照《2023年沈阳市文明餐桌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围绕“五个一”活动(开展一场主题活动、悬挂一幅公益广告、发放一封倡议书、组织一次宣传教育、签订一份承诺书),积极动员行业企业参与“文明餐桌”示范店创建活动,开展2023年度沈阳市文明餐桌先进典型推选。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以无废酒店为示范,鼓励全市星级饭店推广分餐制、提供小份菜、半份菜以及打包服务,创建5家无废酒店和5家无废景区。要求各星级饭店加强员工勤俭节约工作培训力度,主动引导客人厉行节约制止浪费;结合日常管理等相关工作,对星级饭店餐饮浪费情况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监督整改落实。指导各旅行社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文明旅游提示的重要内容,改进供餐模式,科学、合理制定团餐产品,积极推行简餐、自助餐等就餐模式。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召开专题培训会议,对《反食品浪费法》、餐饮服务经营者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反餐饮浪费工作措施、反餐饮浪费标准化政策及相关标准进行解读;与美团沈阳分部召开座谈会,宣传反食品浪费方面的法规政策,进一步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完善餐饮行业规范,收集整理了20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对标准进行了公开和解读,方便企业查询和学习;组织本市餐饮行业相关协会、企业参加反餐饮浪费国家标准宣贯培训。
七、加强公共机构餐饮节约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全省率先出台《沈阳市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办法(暂行)》以来,指导试点单位开展预约用餐等供餐方式,积极采取“大盘换小碟”、“小份菜”、进行满意度测评、配置监控和曝光设备等措施,提高菜品口味,对浪费情况进行监督,切实提升了杜绝餐饮浪费的实际效果,各试点单位食材利用率均达到92.53%,超过全国先进地区评估标准。通过总结试点单位经验做法,为全市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管理模式,并加以宣传推广。在《2023年沈阳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和《2023年沈阳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评价细则》中纳入反食品浪费工作,占总分值的15%,有效促进了广大干部职工形成杜绝餐饮浪费的意识,提升了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工作的实际效果。市教育局组织学校广泛开展食堂餐饮节约,规范食堂管理工作,严把原料采购关、合理加工、用心制作,推行“半份菜”“小份菜”等服务项目,最大限度减少浪费,让学生“吃饱吃好”。各中小学校建立校领导陪餐制,及时掌握了解学生餐食情况并不断提升餐食质量,第一时间督促学生节约粮食,避免浪费。鼓励学校引入节约考评制度,通过班级自我评估、年级定期督查、学校跟踪检查等方式,建立奖惩机制,提升学校师生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积极性。广泛宣传动员,开展“文明餐桌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及反对校园食品浪费倡议活动,大力弘扬文明节俭社会风尚,营造反对浪费良好氛围。市国资委要求市属国有企业积极从自身做起,全力做好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通过加强食堂把控、节粮宣传、科学调研等方式,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
八、推进剩余食物资源化利用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落实食品抽检备份样品合理利用工作,修订完善了《沈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合理利用制度》,加强如粮食、食用油、调味品等合格备份样品再利用工作,向社会福利院等公益慈善机构和社区或农村困难群体进行捐赠共计7次。努力提高厨余垃圾收集处理效能。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进一步健全厨余垃圾收运体系,全市共签约收运各类餐饮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及重点街区小微餐饮单位8000余家,餐厨垃圾实现应收尽收,2023年截止到11月28日共收运餐厨垃圾38391车次,收运量达212627.42吨。市农业农村局以解决设施农业、裸地作物和庭院作物产生的秧稞为重点,在铁西、浑南、于洪、沈北、苏家屯先行先试秧稞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并行至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置模式,实现农村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全覆盖。
九、严格日常监督执法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反餐饮浪费与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同频同步开展,组织开展对经营婚宴、自助餐、商务活动用餐、旅游团队用餐的星级酒店、大型以上餐饮单位、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落实反食品浪费措施情况全覆盖检查,对于发现未主动提示适量点餐,误导、诱导过量点餐等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速查。全市共检查餐饮服务经营单位4.52万余家,共发现问题256个,已全部整改到位。发现违法反餐饮浪费规定餐饮服务经营单位25家,已全部立案责令整改并予以行政警告处罚。通过对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重点检查,坚持规范引领和监管处罚并重,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全力杜绝食品浪费行为发生。
十、强化科技支撑
市科技局立足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打好种业“翻身仗”大力开展粮食科研和成果转化,协助东亚种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建设重组“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带土移植项目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国内转基因育种团队、玉米智能设计育种团队、单倍体育种团队、不育化制种团队,使得全国重点实验室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源自主可控的国家级战略力量。同时,通过现有17个沈阳市种业创新团队承担的39个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共收集、鉴定种质资源111714份,其中优异种质资源4112份,创制杂交组合数2146份,培养新品种数量64个,发表论文61篇,获得新技术48项,申请专利数量35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新建示范基地43个,培养人才106人次。
十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大力开展宣传引导。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积极组织属地重点网络媒体,编辑发布《“文明节俭过大年倡议书》《市消协发布节日消费提示——春节期间科学理性消费》等稿件30余篇,宣传倡导文明餐桌、健康膳食理念,大力宣传反食品浪费政策措施和经验做法,营造勤俭节约的网络舆论氛围。发挥沈阳发布政务新媒体矩阵传播优势,持续维护#沈小布提醒#、#沈小布说健康#话题,围绕全市重点活动,精心策划组织制作《守护考生“舌尖上的安全”》《沈阳端午粽子“体检”结果:175批次全部合格》等科普类图文信息,同时围绕网上热点话题,设置“你买食品时会看配料表吗?”“你会买临期食品吗?”“你平时爱吃甜味食品吗?”等新颖投票互动,共有近百名网友参与,获得近10万名网友点赞关注,引导网友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广泛宣传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强化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舆论宣传,受到网民广泛关注。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要求各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充分利用大屏幕、LED显示屏等设施播放宣传海报及宣传标语,根据创城工作要求,各星级饭店在餐厅设置不少1处反对餐饮浪费宣传海报,每个餐桌摆放反对餐饮浪费提示卡,积极开展反对餐饮浪费宣传工作,引导公众减少食品浪费,鼓励剩菜打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和广大消费者发布“关于制止餐饮浪费 力行绿色健康消费的倡议”,通过媒体发布宣传报道110余篇。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利用“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周”和“世界粮食日”等有利契机,通过深入乡镇发放宣传手册、组织专业人员现场宣讲、参观粮油检验监测实验室、开展粮食产学研对接共建等活动,在全市范围加强粮食科学存储、适度加工、爱粮节粮等政策法规和科学技术宣传,让爱粮节粮科学技术走进粮食企业、走进农户、走进家庭、走进学校,营造全社会爱粮节粮意识。市卫生健康委在卫生健康系统广泛开展“全民营养周”和“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进社区和学校开展讲座、悬挂条幅、大屏幕滚动播放营养知识、发放宣传单、设置宣传展板、张贴宣传海报、微信群转发等方式,科普“平衡膳食”相关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餐盘等知识,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的食养原则和建议、不同地区的食谱及示例、食养方示例等知识;并着重向学生及家长群体宣传“科学食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主题相关的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原则和建议、食谱示例、食养方示例等膳食知识。同时,积极宣传广泛宣传营养健康政策和粮食节约减损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传播各类人群的食养知识,让大众进一步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共青团沈阳市委依托“青春沈阳”新媒体矩阵,广泛开展“珍惜粮食、反对浪费”宣传教育。依托“青年讲师团”“青春志愿服务行”等宣传载体,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乡村,在开展各类宣讲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开展反食品浪费宣传活动。共开展宣讲20场,覆盖青少年2万人。
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市文明办积极开展反食品浪费宣传教育,组织街道社区、中小学校、宾馆饭店结合“反对浪费 崇尚节约”主题,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宣传解读、“文明餐桌进社区”、空瓶光盘打卡等线上线下活动1.4万场,分发布兜、纸抽等主题宣传品8580份、倡议书70万封,营造杜绝浪费的社会环境。开展文明餐桌示范店(食堂)宣传推选,组织参评对象对照“开展一场主题活动、设置一组公益广告、发放一封倡议书、组织一次宣传教育、签订一份承诺书”开展文明餐桌主题活动,并对保工一校等49家典型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在全市餐饮行业掀起争创先进的工作热潮。市妇联倡扬家庭文明新风,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选树100户最美家庭,其中30户为沈阳市“最美绿色家庭”,通过选树家庭典型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引导全市家庭树立良好家风,践行移风易俗、文明餐饮、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努力推进移风易俗。市民政局深入开展集体婚礼、婚姻家庭辅导、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及常态化宣传活动,丰富婚俗改革活动载体,营造全社会支持关注参与婚俗改革的良好氛围。开展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活动。指导村(居)委会建立健全基层红白事理事会组织,修订村(居)规民约,充实婚事新办、文明节俭、抵制陋俗等移风易俗内容,对婚事中的索要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奢侈炫富、低俗婚闹等陈规陋习进行专项治理,会同宣传、妇联、共青团、行业协会等部门发出节俭办婚事的倡议,共同推进新风尚,改革婚礼旧习俗。市妇联开展“文明春风进家庭”系列活动,制作“文明创建进家庭”H5宣传视频,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巾帼志愿服务,组织1000余支巾帼志愿服务队进行反对食品浪费、健康婚丧礼俗文化宣讲等志愿服务,帮助皇姑区妇联总结梳理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助力各区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引导妇女和家庭推进移风易俗,争当创建文明城市的践行者、宣传者、服务者。
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础上,我市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下一步,我市将在健全制度标准体系,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做好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