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沈阳市铁西区获批成为国家开展第二批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的20个区域之一,也是辽宁省第二批唯一试点区域。这一年,铁西区依托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抢抓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新机遇,探索适合铁西发展的三大融合路径,深入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延伸和提升企业价值链,力促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实现区域产业集聚化、数字化、高端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经验路径一——改造升级“老字号”,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服务环节延伸
铁西区从推进远程运维服务、集成总包服务、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企业各级研发机构建设五大方面入手,实现装备企业由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由装备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为用户提供总集成和全生命周期总包服务,承接“制造+服务”的交钥匙总承包工程。
2021年,铁西区重点推进了90个智能生产线项目、30个数字化车间项目、15个高标准智能工厂项目、30个5G试点应用示范场景项目、10项研发机构省级项目建设。已实施了59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52家智能工厂(车间),上云企业突破200家,通过智能升级,重点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2%、生产效率提升25%,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7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均领先全市发展水平。
经验路径二——融合发展服务四要素,推动服务业企业向制造领域拓展
铁西区不断增加现代物流、科创平台、人力资源等服务要素在制造业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
2021年11月,以铁西区为核心建设区的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随着枢纽建设推进,逐步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将物流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提供采购执行、销售执行、供应商库存管理等供应链服务。
2021年,随着沈阳中关村创新大厦、工业互联网大厦、中南高科智慧谷等一批科创平台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升。目前,铁西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97家,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12家,R&D 投入占GDP比重达3.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69.8%。经开区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园区,中德园获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优秀案例,沈阳·中关村“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从框架蓝图走进现实落地。
2021年初,5万多平的中国沈阳人力资源产业园成功获批,铁西全力推进人才基地建设,探索建立“灵活用工平台”“人才市场运作平台”“人才测评服务平台”“数字化综合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四大平台,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才储备库。
经验路径三——瞄准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壮大两业融合衍生产业发展
铁西借助老城区的工业遗存,改造升级老旧厂房,打造了1905、万科红梅、奉天工场等一批沈阳工业文化新地标,擦亮了铁西区厚重底色,不断培育壮大铁西工业文化创意产业。
2021年,铁西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通过提升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推进场景应用,全力构建“设备、网络、平台、软件、应用、安全”的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铁西区工业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成功争取到“星火·链网”超级节点。今年,工业互联网·辽宁沈阳中德装备园成功入选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为东北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领域示范基地。铁西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数量、上云规模、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在沈阳乃至辽宁保持领先优势。
铁西区将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要抓手,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以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集群和集聚区为重要载体,深化拓展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