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完成《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赋予沈阳的115项试验任务、形成并推广一批制度创新经验成果,纵观走过的这三载,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中结出累累硕果。三年来,沈阳片区聚焦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这个核心任务,发挥自贸区创新开放优势,赋能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助推沈阳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为新时代东北振兴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以创新谋发展
在列车的轰鸣声中,2019年,沈阳中欧班列开通运行数量超过200列,占东北地区50%以上,华晨宝马、沈阳机床、新松机器人、米其林轮胎等近40家企业产品和配件搭乘沈阳中欧班列,降低物流成本20%以上。这不仅有效推动了沈阳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是拓展了先进制造窗口的开放。同时,投资28亿元用11个月完成沈阳综合保税区桃仙园区建设也如火如荼,并于2019年4月封关运行,目前已进驻沈飞民机、沈飞国际等项目30余个。而在目前最为火热的网上平台,沈阳片区也不遑多让,围绕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建成并上线运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保税备货(1210)跨境电商模式。沈阳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去年11月正式运行,日通关能力105吨,居东北地区首位。运行以来通关国际快件33.6万件,重1132吨,其中发往湖北省防疫物资超过1.5吨,计划近期开通跨境直购电商业务。
沈阳片区的创新试验,丰富了国资国企改革路径。沈阳市作为全国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创新优势,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形成了混改管理层持股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国有企业应急转贷等7项国资国企领域制度创新案例,占全省国资国企制度创新经验60%以上。其中,基于全要素价值分享模式的国有企业“内创业”模式,入选全国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沈阳机床集团通过支持员工创业创新、孵化企业,相关领域生产效率提升70%,员工收入实现翻番。东药集团2018年成功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4%,纳税同比增长49%,员工人均收入比混改前增长62%。目前,随着北方重工、中兴集团等沈阳重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全市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外部董事制度、经营层市场化选聘加快推开。
以产业促发展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力度。沈阳片区更是结合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实际,沈阳片区搭建以日韩为主、面向东北亚开放的国际产业合作平台。引进日本欧力士集团投资建设欧力士自贸企业公馆,针对日本金融科技、文化创意、国际商贸等重点领域开展招商引资。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中日产业园,锁定日本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等产业开展招商。规划建设中韩“两城双园”项目,中方项目启迪科技城落户沈阳片区。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和“中东欧17+1”合作机制,广泛开展与国际商协会合作,建成自贸之窗,成立国际商会总部基地,先后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25家商协会签署合作协议,与500余个企业、商协会及商务团组进行商洽。
三年来,沈阳片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改革试验任务,全面完成省总体方案涉及沈阳片区试验任务115项,复制推广全国自贸区改革经验涉及沈阳市任务104项。优化涉税事项办理程序、国有企业“内创业”模式2项经验在全国推广,飞机行业内加工贸易保税货物便捷调拨、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等2项全国首创经验,获得国家部委认可;形成了全省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40项。这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充分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企业加速集聚、迅速成长。目前,沈阳片区累计注册企业1.8万户,其中外资企业379户。入驻了航天科工、招商局集团、国电投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500家金融、类金融机构和3000余家科技企业。沈飞A220工厂投产运行,新松公司成为全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2019年沈阳片区全口径税收、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成立前的2.9倍、5.2倍和1.8倍。今年第一季度,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沈阳片区全口径税收实现了37.4%的增长。
以探索稳发展
未来,沈阳片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制度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聚焦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和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培育壮大有自贸特色的开放型产业体系,着力打造自贸区升级版。
为此,沈阳片区将着力做好统筹谋划工作。对标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和国内先进地区,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创新、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和东北亚开放合作等重点任务,高水平编制自贸区沈阳片区2.0方案,明确重点任务清单、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制定加快推动自贸区制度创新工作意见,全力争取国家对口部门支持,推动相关领域借助自贸区平台先行先试。同时着力推动重点领域创新。以制度创新引领产业形态,重点围绕维修再制造、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国际化医疗等领域,积极向国家和省直相关部门争取试验试点和改革权限,形成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创新案例,推动相关产业跨越发展。着力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完善提升综保区桃仙园区基础设施,加快5.4公里“一横四纵”路网建设。着力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制定出台关于综保区建设、跨境电商等支持政策。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保税维修再制造,加快推进机器人未来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沈阳机床、多元机电等保税维修再制造项目运行。着力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企业服务中心业务整合优化,形成“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线上线下一体、结果统一发件”的运行模式,实现从企业注册到运营一站式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