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沈阳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深入落实《沈阳市推动服务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随着方案中各专项行动的有效实施,服务业重点行业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一是金融市场建设步伐加快。辽沈银行正式开业,设立辽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大生物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地铁集团成功发行10亿元碳中和债。二是物流平台建设持续深化。沈阳获批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京东“亚洲一号”浑南物流园二期投入运营。中欧班列新开通沈阳经霍尔果斯至德国杜伊斯堡、经阿拉山口至欧洲2个口岸通道(累计达到5个),全年开行500列,保持东北第一、全国第七。三是科技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量达到6314家,其中2021年新增1755家,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已经汇聚专业服务机构332家,共享科研仪器设备2600台(套),登记科技成果2039项,能够提供各类科技服务项目3100项,累计完成技术服务交易额1.65亿元。四是信息服务应用逐步拓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6个(新增4个),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落户沈阳;培育指导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机器人)获得国家批准成立;持续组织华为公司、腾讯等云服务商与企业加强对接,为企业上云开展咨询服务,带动工业企业上云1000余户。
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便利化发展。一是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中街被商务部评为全国第二批示范步行街,出台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22条政策,发放居民消费券200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1.03 亿元。新建夜经济街区7个,总数达到45个,培育夜沈阳消费场景146个。二是文化旅游业加快复苏。我市面向景区、旅游线路、影院、书店、文创店等11类场景,共计474家商发放11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券,直接拉动宾馆酒店、旅行社行业消费金额达732.8万元和1211.1万元。三是公共服务数字化加快推进。加快智慧水务、智慧消防、智慧社区等市级公共服务平台普及应用,智慧停车平台接入停车泊位10万余个,“盛京好办事”APP实现112项民生服务“掌上办”;地铁、公交实现扫码乘车;20家医院通过APP、公众号实现预约诊疗、支付、化验报告推送等功能。
下一阶段,全市将深入实施《沈阳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继续落实《沈阳市推动服务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确保完成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任务目标,通过实现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助力。